發布日期:2017-02-23
機器人手術,機器人診斷疾病、機器人分發藥物......近年來機器人在醫療領域真是如火如荼。近日,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德國漢堡飛利浦研究院的科學家已經設計了一組磁控機器人,可以幫助人類擊退癌癥,這組機器人也被稱為“抗癌機器人”。未來的醫學領域或可通過控制微型機器人進入體內精準投放藥物、消滅腫瘤以及進行其他復雜的操作。
“抗癌機器人”幫助消滅腫瘤
眾所周知,人體免疫細胞是消滅外來入侵者的有力武器,但科學家們認為,很快人們將能夠利用微型機器人來幫助對付外來入侵者。
研究人員利用強磁場來控制微型機器人的運動,以及利用強磁場力來將小磁釘固定到位。不過他們故意在磁場內部留有余地,使得固定了的小磁釘能自由旋轉。通過這樣的設計,研究人員可以將微小的可動支架連接到小磁釘上,而這些小磁釘能夠被獨立控制。來自飛利浦的物理學家Jürgen Rahmer表示,這組機器人可以在人體內進行復雜的操作。
到目前為止,磁性螺絲已在樂高機器人中測試。研究人員相信,未來機器人可以幫助人類擊退癌癥。他們建議將機器人隱藏在微小藥丸中,醫生可以通過操縱機器人來打開藥丸,通過釋放劑量來殺死腫瘤細胞。一旦腫瘤被摧毀,科學家們就可以通過磁力來關閉機器人。
機器人給醫療領域帶來大變革
近年來,機器人在醫療領域越來越受歡迎。在美國,大約80%-85%的前列腺切除術是由機器人完成,機器人輔助手術是前列腺切除術中最常見的類型,但也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心胸外科、婦科、頭頸部、一般外科以及泌尿系統的手術中。2016年,在北京和睦家醫院,達芬奇機器人為一名45歲的女性胰腺癌患者進行了一項復雜的胰頭腫瘤切除術。
對于機器人手術,尤其是進行腫瘤切除手術,人們可能會擔心它的治療效果?!读~刀》曾對機器人手術和傳統手術后的治療效果進行了比較,通過3個月的隨訪發現接受兩種手術的患者在生活質量上無顯著差異。不過仍需要長期的隨訪才能進行充分評估,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兩種手術給癌癥患者帶來的生存效益。
除了機器人手術,近年來逐漸出現了“機器人醫生”或“機器人出診”。去年8月,IBM研發的智能認知系統沃森(Watson)登錄中國。今年的2月4日(世界抗癌日),機器人醫生沃森第一次在中國“出診”,不過它主要擔任的是人類醫生的機器人助手。機器人醫生受歡迎并不是沒有原因,它曾為一名已經無可救藥的印度癌癥晚期患者找到了診斷方案,曾只花10分鐘就確診日本的一例罕見白血病。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醫生的大腦越來越強大,它們不僅擁有強大的記憶,還能迅速讀懂并掌握患者的信息,協助人類醫生進行分析。近年來,關于機器人醫生替代人類醫生的疑問也越發越多。不過,專家認為,機器人是一個強大的助手,最終做決定的還是人類醫生。
來源:生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