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7-04-12
看病貴,看病難,一直都是焦點話題。從4月8日起,在北京上醫院看病的病人都會發現掛號費診療費取消了,多了一個醫事服務費,而且藥價、檢查費都有了變化。因為4月8日起,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正式實施, 參加的有3600多家醫院,包括所有在京的公立醫療機構,還有政府購買服務、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的社會辦醫機構,可以說涉及了北京絕大多數的醫院。 北京的醫改根據什么改?為什么改? 這次醫改變化最大的就是藥的價格。藥,醫院買進來多少錢,就要賣給患者多少錢,全面取消醫院給藥品的加成。而在此前,自50年代開始,一直是以藥養醫。在我國,公立醫院的運營主要靠三部分的收入:藥品加成、財政補助、以及服務收費。當時財政補助不到位,醫療服務收費也很低,公立醫院在賣出藥品時都要在進價的基礎上,加價百分之十五,這15%的藥品加成就成了醫院運營的主要支柱。 以藥養醫,患者負擔重,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部分醫生提高技術的積極性。 顯而易見,“以藥養醫”必須破除。5年前,2012年,北京市在朝陽、友誼、天壇、同仁和積水潭5家三級甲等醫院,開展醫藥分開試點,取消15%的藥品加成,首先就是要理順幾十年的固有利益分配機制。 朝陽醫院加大醫藥成本管控,查處大處方。剛開始每天都要篩處方,同時定期張榜公布大處方并且公開點評?,F在還實現了“處方前置審核”。用藥過多、開藥周期過長、藥和藥之間互相抵觸,這些用藥常見問題,通過信息化系統立刻就會被自動攔截,接下來藥師進行人工審核,審不過,處方就開不出來。 對朝陽醫院來說,經過五年的改革試點,門診次均藥費下降了21%,住院次均藥費下降了36%。 五年下來,五家試點醫院的藥占比從2012年的43%下降到2016年的33%,降幅達到了10%。 根據新的制度設計,藥品提成收入這個大頭被堵死,醫院怎么實現收支平衡,繼續辦下去呢? 試點醫院開始實行,增收醫事服務費,以門診為例,醫事服務費按醫師職級確定,試點醫院普通門診42元、副主任醫師60元、主任醫師80元、知名專家門診100元。這筆費用北京醫保定額支付每人每次40元。其中部分醫事服務費會算入醫務工作者的績效,促進以藥養醫向以技養醫轉變。 在醫生們看來,醫事服務費的提高,體現出了對醫生勞動價值的尊重。 醫生沒意見,那取消加成、掛號和診療費,增設醫事服務費,這取消一增設的平移,能不能實現醫院收支的基本平衡,以及患者負擔不加重呢?在設計者看來,取消藥品加成,增設醫事服務費不僅要實現醫院、醫生和患者三方利益的均衡,更主要的是,不同醫院、不同醫生要繳納不同的醫事服務費,這種價格的杠桿還要有助于分級診療。 “以藥養醫”的頑癥滋生出了“以藥腐醫”亂象,也瓦解了醫患間的信任關系,顯然要治這個頑癥就得從取消藥品加成開始。這個“病”不好治,會觸動方方面面的利益,但是也并非不能治。有了五年試點經驗的積累,北京市從4月8號開始正式推行新醫改:取消藥品加成,取消掛號費、診療費,增設醫事服務費。除此之外,還對435項基本醫療服務的價格進行了調整,這些價格有升有降。一個原則就是,基本以物為主的項目降,以人的技術和服務為主的費用升。 看病貴,還有一個主要的開支就是大型醫療器械貴,此次價格改革選擇的435個項目中,大型醫用設備檢查項目價格降了下來,比如頭部CT從180元降到135元,核磁共振從850元降到400至600元。 和物有關的項目價格降了下來,與人有關的卻升了上去 這是因為此前,醫和藥卻長期處于倒掛的現象。此前做個闌尾炎手術收費234元,就需要4-5名醫護人員忙活一個小時,這就有了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的說法。 這次改革,中醫、護理、手術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技術風險大的項目價格就被提了上去,前面提到的,闌尾切除術從234元調整為560元。這些項目收費的提升,在醫務工作者看來,是對自己價值的肯定。 取消藥品加成、增設醫事服務費,醫療項目價格有升有降,那患者看病到底是比以前貴了還是便宜了?據北京市衛計委介紹,根據測算,調整后患者費用總體負擔水平沒有增加,就單個患者而言,可能會因為病情不同而有不同影響。 根據現在的價格體系,對于以藥物治療為主,或較多涉及CT、核磁檢查的患者,就醫費用會下降。若診療過程中以技術勞務治療項目為主,診療費用會增加。 從兩天的情況看,北京的公立醫院總體來說實現了向新醫改政策的平穩過渡。治療多年沉疴,不能不下猛藥,也不能不倍加謹慎,要平衡好醫院、醫護人員和患者等各相關方的利益。這也是為什么北京花了五年時間才磨出了這把“手術刀”、這道“加減法”。有些費用升了,有些費用降了,調的不只是價格,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價格調整帶動整個醫療體系的結構性變化,引導醫院轉變運行機制,通過改革,讓百姓看病不覺貴、求醫不再難,也讓醫院、醫生“順氣兒”不憋屈。北京的新醫改方案未必放之全國都合適,但從以藥養醫、以材養醫,轉變為以技術養醫、以服務養醫的思路卻代表了醫改的方向。
來源:焦點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