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8-16
智能醫療作為數字互聯網技術應用的重要方向,涉及到的行業和應用領域眾多,如信息服務/管理、可穿戴設備、醫療/健康類硬件、醫藥電商、健身APP以及醫療咨詢等等。同樣的,智能醫療方向也產生了諸多商業模式,同場競技的創業者眾多,其中的佼佼者們也吸引了大量的資本投入。但是作為醫療服務的重要環節,我們還需要知道醫生和患者對于智能醫療的接受程度有多高,他們實際操作中最大的痛點在哪里等等問題。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埃森哲通過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巴西、挪威、沙特阿拉伯以及新加坡共計七個國家7840名18歲以上的消費者調查采集的數據,并對比醫生對于智能醫療的反饋結果形成的報告。
本文通過四個角度向讀者呈現這份調查的結論。
一、電子病歷
事實上,從我們的國情出發,患者本人往往都是病歷本持有者,而各個醫院會為我們建立電子檔案,醫生可以調用我們的病歷信息。
不過遺憾的是:
第一,各醫院的電子病歷信息并不共享,這增加了患者諸多重復和冗余的流程。
第二,醫生問診的詳情往往要比實體病歷本的細節更充分,實體病歷本也要比電子病歷的細節更充分,層層遞減下去,電子病歷包含的信息往往不足。
第三,醫生年齡跨度大,問診習慣有所不同,并非所有醫生都能快速消化電子病歷的使用方法。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看一看,在本文的調查中,其他國家的醫生和患者對于電子病歷的一些看法。
患者最習慣的健康管理方式
事實上,全球的情形都是相似的。外國友人說:我們也不怎么訪問自己的電子病歷。(在這一部分里,圖中EHR指代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即電子病歷)
全球只有三成的患者曾經訪問過自己的電子病歷。巴西人民和美國人民最擅長使用電子病歷作為健康管理工具,使用比例達到45%左右。英國和澳大利亞則是受訪國家中電子病歷使用最少的,僅在10%左右。
那么,使用電子病歷的患者都有哪些心里驅動因素呢?
我們這一代人處在媒介載體變革的時代,除了想要獲取信息之外,很大的一個心里因素還是因為好奇。 其他的原因還包括:核實自己的藥品處方、檢查病情的治療進展、以及幫助做出治療決策等等。
那么患者最常用的健康記錄方式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存著各種化驗單和醫藥處方。
其實總體來看,各種方法比例相差不大,我們也可以來學一學,還有哪些方式可以用來作為健康管理。包括個人檔案健康信息、醫生問診記錄、疫苗接種記錄、X光火核磁監測記錄,當然還要存好發票等等。
同時,原文還給了大家一個提醒,管理健康最有效的方法是存好化驗單、其次就是整理醫生問診記錄、醫藥處方了。
醫生和患者的分歧
分歧點在于電子病歷的訪問權限!
全球平均85%的患者都認為自己應當獲得自身電子病歷的完全訪問權限,而事實上受訪的七國醫生超過60%都認為電子病歷的訪問應該受限。
基本上七成的患者認為自己所訪問到的電子病歷內容應該完全符合醫生所掌握的內容,而不是一個簡要版本。
然而在實際操作層面上,訪問權限依照各自國情都有不同。
沙特和新加坡都有60%左右的受訪患者表示自己曾經完全訪問過電子病歷,這一數字在美國是49%,在挪威是40%。澳大利亞、巴西和英國一半左右的受訪患者從未訪問過自己的電子病歷,受限訪問和完全訪問的比例則相差不大。
接下來我們看一看醫生和患者達成共識的內容,就是我們要如何管理自己的健康檔案。
你應該如何管理自己的健康檔案?
關鍵就是要做好信息更新!
受訪醫生和患者都對以下信息在電子病歷中的更新十分重視,包括:與你相關的人口統計信息、個人用藥歷史、家族遺傳病史、新發癥狀、典型病變、新藥使用情況、藥物副作用記錄、過敏史、各項化驗結果以及自檢情況。
事實上,這也是編者非常贊同的健康管理觀念?;旧衔覀儜撝鲃映袚鷤€人和家庭成員健康管理的責任,咨詢醫生、健康檢查、日常管理等等行為都應該納入自身的健康信息管理體系。病急亂投醫當然是不可取的,當我們需要求助醫生時,則是與其結成健康管理同盟;而當你康復之后,就要重新擔起健康管理的責任。當然,如果你有私人醫生幫你打理這些問題,那就另當別論了。
所以在隱私層面上,主要也是患者個人和主治醫師被認為應該有權利訪問電子病歷。
受訪者認為最應該控制權限的是政府不應訪問私人病歷,同時更應被限制的是自己的老板。
二、各種途徑的健康管理
除了電子病歷作為人們數字化生活中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還有什么其他的途徑呢?
事實上,受訪國家的患者還是有一半左右都傾向于通過網頁管理健康。其他的途徑還包括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的APP、社交網絡、可穿戴設備、智能體重秤、電子病歷、在線社群、遠程咨詢/視頻等等。
從不同國家的使用習慣上,我們可以看到,沙特和新加坡對于移動化設備的接受程度都很高,超過40%;巴西和英國的也超過了35%;美國的移動設備健康管理使用情況是33%;巴西和挪威則在3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可穿戴設備進行健康管理是從2014年到2016年的一大增長趨勢,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都有成倍的增長。挪威和新加坡也有增長,但漲幅不大,唯獨巴西人民通過可穿戴設備管理健康的比例在兩年間幾乎下降一半,該國智能體重秤和電子病歷的使用情況也都在減少。
三、移動APP 健身類最熱門
我們再聚焦一下移動APP的具體表現。
APP商店里健康類的應用多種多樣,最受歡迎的是健身類APP,超過一半的人們都愛他。最愛健身APP的是澳洲人民,比例高達66%;其次則是美國人民,比例為59%。冷淡的北歐代表挪威人民對此熱度不高,僅有39%的人愛好健身類APP。
第二受歡迎的是飲食/營養類APP,巴西人民對此最為熱衷,接近7成的人都愛用。挪威人雖然不愛健身,但是對營養飲食很看重,挪威、美國、沙特使用比例都超過了50%。英國再次成為受訪國家中的料理黑洞,僅有44%的人對營養飲食APP感興趣。但在這一分類中墊底的竟然是新加坡,只有42%,原因也是難猜。
其他類型的APP包括病癥指導、環境追蹤、信息門戶、用藥提醒與管理,以及慢性病管理等等。
四、醫生和患者都愛可穿戴設備
在受訪七國中,全部受訪者都認為可穿戴設備對于健康管理有幫助。在這一點上醫生和患者意見也是一致的,事實上醫生持有“可穿戴設備對自身健康管理有幫助”觀點的比例都在70%以上,這一數字比患者的傾向還要高出10%。
我們以美國為例,看看人們都怎么使用可穿戴設備管理健康。
可穿戴設備管理健康的功能很多,包括服藥提醒與記錄、醫患交流、患者滿意度反饋、了解健康狀況、評估整體護理質量、降低醫療成本,甚至還能幫助我們了解家人的健康狀況。
其中僅僅在減低成本這個問題上,除沙特醫生仍然非常樂觀外,其他受訪國家醫生都和圖中的美國醫生意見一致,他們對于可穿戴設備對于降低醫療成本的貢獻意見差別較大,同時也與患者的整體認識差別較大。
事實上,不僅醫生對于可穿戴設備的認可度較高,他們對于患者的影響力也非常大。
當醫生向患者推薦可穿戴設備作為健康管理工具時,大部分患者都會聽取醫生的建議,這一比例普標超過70%,巴西人民可能是受訪國家中最聽醫生話的患者群體了,這一意愿高達87%。
五、信息分享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信息隱私問題。從移動APP和可穿戴設備上收集到的健康信息,人們愿意向誰分享這些內容呢?
醫生:受訪者對于向醫生分享移動APP和可穿戴設備信息的意愿都非常高,這里表現最為熱情的是美國人民,六成人表示非常愿意醫生來看;表現較為矜持的是新加坡人民,35%的人非常樂于醫生來查看,51%的人表示“還行吧,看看也行”;不太愿意分享的比例最高的是沙特人民,不過占比也僅僅有24%。
護士:基本上也是樂意的。
保險公司:到這一層級,意愿就出現變化了。依然是熱情的巴西人民,向保險公司提供信息的總體意愿也超過了七成,是受訪國家中最高的。最不情愿的是英國人民和挪威人民,接近六成都不愿意提供移動APP和可穿戴設備收集的健康信息。
親朋好友:總體表現還是樂意的居多。但具體看各國,依然是巴西人民最無所謂;挪威和英國最不情愿。
線上社群/網友:上文提到的民族性格因素依然顯著,但總體上意愿都沒那么強了。
老板:除了巴西和沙特,其他國家受訪者愿意向自己的老板提供移動APP或可穿戴設備健康信息的比例均不超過40%。
六、遠程問診
遠程問診的方式非常便捷,而且節約成本;但患者前往診室與醫生面對面交流會得到更好的醫療護理。
但在綜合考慮各個因素的基礎上,七國受訪者還是普遍愿意面對面治療。全球平均水平超過七成。對于遠程問診最不愿接受的是澳大利亞,超過八成的患者不愿采取遠程問診的方式。
七、結語
本文的調查包括歐美國家、巴西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還有與我國性格接近的新加坡??傮w而言是非常有借鑒意義的全球調查。
從智能醫療的行業大方向來看,本文向我們直接呈現了患者和醫生對于眾多醫療業態及設備的接受意愿和需求表現。特別是移動APP的受歡迎分類表現、可穿戴設備的接受意愿,都為相關創業者指明了用戶心理。當然,同樣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用戶隱私安全的保證。
至于線上咨詢這種商業模式,從本文的調查來看,我們無法分辨它究竟是不是一種偽需求,需要從業者和投資者深思。
來源:億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