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7-07-26
當我們談論機器人時,你會很自然的想到曾在銀幕上見過的那種人形機器人。 但是很多機器人更加類似于可獨立運作的機械裝置,尤其是在醫學領域更為明顯。而且它們往往有可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重大影響。 例如,一個名為Stormram 4的3D打印機器人可以進行活組織檢查,即從人體皮膚下取出一片細胞組織進行檢查。其設計目的就是用來治療女性常見的癌癥——乳腺癌。 關鍵區別在于它可以在核磁共振掃描儀內進行,而不是在超聲波或乳房X光檢查期間內進行。據機器人研究員Françoise Siepel說,該機器人具有相比于那些用于乳腺癌診斷成像技術更高的成像精度。 當然,不止你一個人覺得這聽起來不錯。在6月底舉辦的英國機器人周,這個機器人在與外科手術機器人進行挑戰時獲得勝利。但我最近使用超聲波引導做乳房活組織切片檢查時,這一經歷不得不讓我重新思考機器人在醫學方面的應用,因為為了提高診斷技術,機器人可能會忽略一個關鍵的要素。 人的因素 首先,乳腺癌活組織切片檢查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在你進行活組織切片檢查前,醫生通常會向你確認檢查,確保你沒在胡亂猜想?;罱M織檢查會令患者在手術前十分擔憂,因為患者不知道即將面臨的是什么樣的結果。 其次,在診斷過程,盡管我不害怕打針,但活組織檢查的針真的很大。它不像平常打針時所用的那種針。我想,如果它讓我很害怕,那么它也會嚇到別人。 我不敢看針頭刺破我的皮膚,但多虧了放射科醫生,我才有勇氣在超聲波屏幕上看見它。他把我們倆在看什么,他在哪兒扎針以及原因全都告訴了我。他向我詳細說明了過程中的每一步,并解釋了什么時候針頭會采取樣品以及采取樣品時我會有何感受。 這就是為何我對Stormram 4機器人保留意見的原因。有人在旁邊與我分享并向我揭示整個過程,會讓我原本焦慮的心情會有所緩解。 有一些女性害怕打針,還有一些女性患有幽閉恐怖癥患者,并且不喜歡核磁共振儀。加之害怕接受未知的診斷結果,因此她們可能會表現出極端的不安。 當我把我的擔憂告訴Siepel時,她說:“我們完全理解,由于診斷結果在未知前具有不確定性,活組織切片檢查又是一個有可能帶來痛苦的經歷。因此,在進行核磁共振期間,放射科醫生會用音頻連線向患者解釋這一過程。” 此外,醫生還推薦用麻醉藥。 即使醫生不在你身邊,在你耳朵里聽到放射科醫生說話還是令人非常安心的。如果我有其他選擇,并且這兩種選擇都能提供正確的檢查結果,我還是愿意選擇超聲波引導的X射線拍攝檢查,因為這樣的話,醫生就能在我身邊。 但這就是問題所在——它們提供的檢查結果不一樣。與超聲波相比,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可以更精確地定位針的位置。 助手,而非替代者 隨著機器人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病人與機器人之間的互動十分重要。阿蘭-圖靈研究所的數據倫理研究員Sandra Wachter說:“通過教育活動把倫理價值灌輸到整個研究過程,這是機器人專家正努力解決的事情,這讓我感到很安心。” 她說:“我曾和這一領域內的很多人進行交談,他們越來越意識到倫理道德在工作中的意義。這種思維模式正在向倫理道德學轉變。所有工作都會或多或少包含倫理道德成分,自然醫療保健體系中的機器人學習和機器人技術也不例外。” 機器人在現代醫學中的主要角色是輔助工具,而不是代替醫生,換句話說,他們增強了醫生的能力。Wachter說:“機器人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減少整個過程的手術次數,提高安全性,但總需要有人來監督這一過程。” 也許在未來,隨著機器人在外科手術或其他醫療程序中變得更加普遍,在治療過程和結果之間會有一些取舍,但我們希望兩者達到最大的優化程度。 Wachter說:“如果我們足夠重視倫理道德觀念,那么一定會為醫療技術帶來很大的影響。”
來源:億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