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8-05-03
三年內,北京三級醫院分時段預約診療將精確到30分鐘。北京市衛計委和市中醫局日前聯合公布《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實施方案》,三年內,逐步實現患者在北京醫療機構就診“一卡通”,醫聯體內醫學影像、檢驗、病理檢查等資料和信息可共享,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實現就診“一卡通”
方案顯示,2020年前,基于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在北京通框架下,加強居民健康卡、醫保卡、京醫通卡等就診卡應用,逐步實現患者在本市醫療機構就診“一卡通”。拓展并完善京醫通平臺服務功能,開展移動端就診信息查詢、化驗檢查結果信息推送和自助打印。
同時,實現二級以上醫院優質護理服務全覆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逐步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在醫聯體內實現優質護理服務下沉,通過培訓、指導、幫帶、遠程等方式,將老年護理、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延伸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可以為合作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提供護理服務指導;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探索為患者提供上門護理、居家護理指導等服務。
預約患者優先就診
依據方案,三年內,北京三級醫院分時段預約診療將精確到30分鐘;二級綜合醫院分時段預約診療精確到1小時。三級醫院優先向醫聯體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留預約診療號源。預約患者和預約轉診患者優先就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引導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有條件的醫院也要逐步完善住院床位、日間手術預約服務,探索提供預約停車等延伸服務。
2020年年底前,北京各綜合醫聯體實現遠程醫療覆蓋本醫聯體內100%醫療機構。深入推進北京市遠程會診中心建設,向醫療機構提供遠程會診、遠程影像、遠程超聲、遠程心電、遠程病理、遠程查房、遠程監護、遠程培訓等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逐步擴大遠程醫療服務范圍,使更多患者能夠在家門口獲得上級醫院診療服務。為簽約患者提供適宜的遠程醫療、遠程健康監測、遠程健康教育等服務。
同時,醫聯體內要實現醫學影像、醫學檢驗、病理檢查等資料和信息共享,實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日間服務推進急慢分治
方案計劃,三年內,醫療機構設立醫務社工崗位,負責協助開展醫患溝通,提供診療、生活、法務、援助等患者支持服務。其中,三級醫院可以設立醫務社工部門,配備專職醫務社工,開通患者服務呼叫中心,統籌協調解決患者相關需求。醫療機構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務,鼓勵醫務人員、醫學生、社會人士等,經過培訓后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務。
同時,醫療機構將以日間服務為切入點,推進實現急慢分治。以北京市9家三級醫院開展的日間手術試點工作為基礎,逐步擴大日間手術病種范圍,逐年增加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比例,縮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術時間。有條件的醫院可設置日間病房、日間治療中心等,為患者提供日間化療、新生兒日間藍光照射治療等日間服務,提高床單元使用效率,惠及更多患者。醫聯體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日間手術和日間治療的患者提供隨訪等后續服務。
就診有望床旁結算
依據方案,各醫療機構以“互聯網+”為手段,建設智慧醫院。三級醫療機構要圍繞患者需求,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擴展醫療服務空間和內容,提供與其診療科目相一致的、適宜的醫療服務。例如:利用互聯網技術不斷優化醫療服務流程,為患者提供預約診療、移動支付、床旁結算、就診提醒、結果查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務;應用可穿戴設備為簽約服務患者和重點隨訪患者提供遠程監測和遠程指導,實現線上線下醫療服務有效銜接。
此外,還要加強以門診和住院電子病歷為核心的綜合信息系統建設,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為醫療質量控制、規范診療行為、評估合理用藥、優化服務流程、調配醫療資源等提供支撐;應用智能導醫分診、智能醫學影像識別、患者生命體征集中監測等新手段,提高診療效率;應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實現配藥發藥、內部物流、患者安全管理等信息化、智能化。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