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9-12-10
風險管理是指導和控制組織與風險相關問題的協調活動,有效管理風險有利于作出正確的決策,提高應對能力和管理能力。
醫療器械行業風險管理相關概念
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行業標準YY/T 0316《醫療器械風險管理對醫療器械的應用》(以下簡稱YY/T 0316標準),是有效控制醫療器械風險的重要指導性文件,其定義的“風險”概念由兩部分組成:損害發生的概率和損害的后果(嚴重程度)。這體現了一個核心理念——風險不可能被完全消除,風險管理的目的是降低損害發生的概率和減輕損害的后果,以使風險達到可接受的水平。
在醫療器械風險管理的執行過程中,各地綜合了其中包含的大量社會管理的共性認識,將風險管理理念從醫療器械生產環節延伸到經營、使用環節。
風險的類別
目前,我國按照醫療器械風險程度的不同,對醫療器械分三類進行管理。現有的分類管理體系已對產品固有風險進行了判定,并根據相應產品類別進行風險控制。因此,在執行現有法律、法規的條件下,可對產品固有風險達到基本的控制狀態,使其相對處于靜態狀態。
除產品固有風險外,醫療器械產品自上市流通至產品報廢的整個生命周期,還受到經營者、使用者不斷變化的管理態度和管理水平的直接影響,這是個動態的過程。人的看法、態度受文化、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所形成的風險具有主觀性,不易進行判定,但其管理行為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可以進行判定。因此,可將產品固有風險和與人有關的管理行為量化,為科學合理分析和評價風險提供真實可靠的證據。
應綜合考慮產品固有風險和企業管理水平,進而判斷哪些風險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若產品的風險管理類別低,即使管理行為違反了法律、法規,但是若不足以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也可作為可接受風險;產品風險管理類別高,管理水平要求高,即使企業管理行為中有輕微的差錯,也會對產品質量產生影響,甚至威脅人的生命安全,此為不可接受風險,需嚴加控制。
風險管理的實施
政府管理部門對企業進行風險評估的益處在于,定性了企業的管理水平,通過客觀證據來判定管理投入的多少。這種評估充分發揮了單一部門便于統一協調、高效指揮的優勢,把監管關口前移。在風險分析及防范控制上,應以執行現行的管理規則為基礎,不增加管理負擔。風險等級評價的結論基于醫療器械現場檢查結論,不需要企業確認。若判定企業處于低風險級別,可降低檢查頻次;若判定企業處于高風險級別,或長期處于中等風險級別,則需運用多種管理手段,如結合誠信管理進行約束,以實現改進。
風險管理的科學、合理、規范可減輕政府管理部門的壓力。管理目的應明確,行業管理專注于產品質量控制這一根本目標。同時,提升管理效率可降低對企業的檢查頻次,減小監管相對人的壓力。此外,管理行為也應進行規范,所有管理都應基于科學的分析,并具有客觀的數據作支撐。
相關啟示
確定風險管理的地位
實施風險管理是一項重大戰略。首先,實施風險管理需破除傳統社會管理理念,探索新的社會管理模式。其次,風險的復雜化和管理角色的多元化要求多個主體參與風險管理,這需要整合大量資源來實現。最后,風險管理的過程需要長期、持續地改進,以保證運行。
建立風險管理體系
實踐證明,危機管理、應急手段等解決不了的問題自然會轉向風險管理手段。風險管理作為一種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將成為政府管理的主要內容?,F階段對醫療器械行業的風險管理過程,可基于現有法律框架,并將風險管理過程融入行政管理中。
保障風險管理的實施
首先,要有專業的管理團隊。管理者應對風險管理有充分的認識,并具有互相協作、共擔風險的意識,部門間在風險管理過程中能夠做到協調有序。
其次,要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計算機系統應滿足信息收集、風險分析、流程記錄、信息補充等基本功能,未來還應實現自動判定風險、發布預警等功能。
最后,要發動社會力量參與風險管理。一方面,要對各管理主體及相關人員做好宣傳培訓,使其具備風險控制、信息收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向社會宣傳風險管理理念,區分管理過程中各社會主體應承擔的責任,形成全社會攜手共治的良好局面。
(摘編自《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來源:中國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