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0-03-10
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9日稱,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團隊與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聯合發起的新型智能化咽拭子采樣機器人系統研發完成,并在首期臨床試驗中實現對受試者的有效采樣且采樣力度均勻,取得階段性進展。
新型智能化咽拭子采樣機器人系統由蛇形機械臂、雙目內窺鏡、無線傳輸設備和人機交互終端構成。蛇形機械臂具備靈巧精確的作業能力,并具備與咽部組織接觸力感知能力,雙目內窺鏡提供高清的3D解剖場景,WIA-FA工業無線網絡保障控制指令的實時可靠傳輸,力反饋的人機交互終端提供操作沉浸感。機器人以遠程人機協作的方式,可以輕柔、快速地完成咽部組織采樣任務。
咽拭子是目前診斷新冠病毒感染最主要的采樣方法。咽拭子操作過程中醫務人員須與患者近距離接觸,患者咳嗽、用力呼吸等可產生大量飛沫或氣溶膠,具有較高交叉感染的風險。而且,采集咽拭子過程,因醫務人員水平的差異、咽拭子采集操作的不規范,導致拭子質量有差異,容易出現假陰性。
1月24日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啟動防疫應急研發項目,聯合沈陽自動化所劉浩教授團隊等合作緊急研發咽拭子采樣機器人。該機器人系統2月28日在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開始受試者的檢測,至今已開展首期20例受試者的臨床試驗,采集樣本80份。細胞學檢測結果顯示機器人咽拭子采樣可以達到較高的質量,一次成功率大于95%,能夠利用低于醫務人員平均操作力量實現有效的采樣且采樣力度均勻,受試者咽部均無紅腫、出血等不良反應。該項研究聚焦于與人體組織直接接觸的操作型機器人,可避免醫務人員感染、提升生物樣本采集的規范性、保證標本質量。
來源:科學網